最近朋友圈都被海关制服改进方案刷屏了,不少朋友都表示身上这套就是最帅/美的。
那么在海关史上又出现过哪些制服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海关制服的变迁。
近代海关统一着装,起源于1869年。
1869年4月12日赫德签发了第10号通令,同意海关外勤穿着制服。
“
好几位税务司已表明他们希望外勤关员穿着制服,我同意他们的想法,意欲把它作为所有港口的一个规定,所以我现在写此件授权他们执行如下:宁波以南采用广州式样,宁波和长江以北各港口采用上海模式。第一套(套装和冬装)服装由你们关支付;随后,由关员自己花钱置衣。
”
因此,据佩里·安德森回忆,当年其父亲还在伦敦准备前往中国到海关任职之时就已收到置装费。
海关第一次内勤穿着制服起始于1873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1873年3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受总理衙门委托,筹备中国参加世博会事宜,他要求出席博览会的人员穿着海关制服,并在伦敦觅人设计定做。
因赫德是英国人,早期制服沿袭英伦燕尾服风格,礼服感很强;后期转向军装风格,基本是仿英国海军制式。华员多从事船员、外班工作,制服以水手服为多。
在经历北洋政府时期的混乱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又恢复和稳定下来。因此,在制服上也基本沿袭赫德时期的海关制服样式。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海关关员,化了妆后总感觉萌萌哒。
国民政府时期的海关关员冬季穿着制服式样的毛料藏青色西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政务院批准海关为统一着装单位。中国海关制服式样有多次变动,海关服装式样变化了3次,标志变化了6次。1950年到1984年,海关制服基本与其他执法单位一致,穿过人民装、中山装还有军便装。其中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周恩来手书“中国海关”四字,另一个就是“金钥匙”关徽。
1950年4月29日,刘少奇在天安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1951年4月,海关总署在《人民日报》刊登征集关徽的启事,就要求“含义需包含经济大门的钥匙已掌握在人民手里”。
在珠江电影制片厂1963年拍摄的《跟踪追击》中,海关人员左手的臂章上依稀可见关徽图像。
而1979年~1984年的男制服为中山装加软肩章,女制服为小翻领加软肩章。制服右胸上配带周恩来总理书写字体、红底金字长方形的“中国海关”证章。
1981年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智截玉香笼》中,赵联饰演的郑关长。
我们现在的海关制服则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男女制服均为小翻领西装,有肩章,系领带,下面为西服筒裤,夏季女服加筒裙。男戴大沿帽,女戴平顶帽。而这一套制服也陪着大家走过了“首次授衔”“制服诱惑”及“hm爆款”。
2003年我国首次授予海关关衔。
2014年龚旭在《天天向上 》
2016年街拍hm爆款竟是海关防寒服
可以说,这一版的关服陪着海关人员走过了自己最好的岁月,也由于多年来对海关的感情,因此不少老同志对海关制服也心存怀念,有的甚至要求死后穿着关服火化。
不管改与不改,改成什么样,我想,作为一名海关关员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干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身上这身“皮”。
海关人员穿着制服是为了对外工作的需要,不是政治待遇或福利待遇。
文:汪硕
编辑、发布: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