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业绩表现再超预期,全年维持高速增长
1月10日,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085-53851万元,同比增长33%-43%;2019年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665-9431万元,同比增长-14.11%-42.98%;预计公司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为5842万元,对应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4243-48009万元,同比增长57%-70%。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组织生产并及时交付,碳纤维业务和风电碳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应收账款通过无追索权保理等业务变现,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根据公司在2019年4月29日和2020年1月1日发布的公告,年内分别累计收到政府补助资金5918.85万元和5224.09万元,预计将有约8000万元计入其他收益,去年同期此项计入其他收益的金额约为11000万元。
由提供配套原材料向整机产品迈进,产业地位有所提升
12月6日,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举行交付仪式,向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交付首架份av500b/c无人机。av500系列无人机分为b和c两种型号,b型机目前已经通过验证,市场需求旺盛。c型作为新研制机型,后续将进行科研试飞等工作。
2018年,公司开始参与该系列无人机研制工作,2019年8月份收到订单后,公司开展文件设计、工艺方案设计、装备方案设计工作,按时完成首架av500b/c的交付。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该无人机后,具有质量轻、零件集合度高等优势,极大提高了无人机巡航能力、机动灵活性,而且装配工序得以简化。公司采用自产碳纤维、预浸料、所制复材零件,具有质量可控、交付周期可控、成本低等优势。
我们认为,公司顺利完成首架av500无人机交付,标志着公司开始由提供碳纤维原丝/织物/预浸料等配套原材料产品向参与设计研发、生产交付整机产品转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参与深度和议价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轨交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碳纤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11月28日-3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4)在珠海召开。会议期间,由中车青岛四方、光威复材等单位发起组建的“轨道交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进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今后将在本专业领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普及科技知识,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广科技成果等。作为专委会重要成员之一,光威复材首席科学家、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书乡担任副主任委员。
我们认为,碳纤维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轨道交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推动碳纤维材料在轨交领域的应用渗透,公司首席科学家李书乡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将与中车青岛四方充分协作,在其中发挥公司在研发生产碳纤维产品方面的优势,而轨交领域也有望为公司业务提供新增长点。
三方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大丝束碳纤维降低成本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拓展碳梁业务,三方合作协同效应显著。包头碳纤维项目拟总投资20亿元,一期建设20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1条,并根据一期建设、投产情况及产能消化,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二、三期建设,最终实现10000吨/年碳纤维的能力。本次协议指出,为启动和确保本项目建设,九原区人民政府和九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协调包头市人民政府落实维斯塔斯参与风场资源投标,力争协调给维斯塔斯优先配置风场资源或优先采购维斯塔斯的风机订单,且使用项目公司所生产的碳纤维。我们认为,三方在本次合作中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有望借助本次合作稳固下游需求并继续推进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进程。
公司此项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业务的布局,短期内主要是为风电碳梁业务做产品配套,长期将有效降低碳纤维产品成本。目前,公司碳梁业务所需大丝束碳纤维主要依赖外购,预计今年将采购5000吨以上大丝束碳纤维,其中从台塑采购约3000吨;从长远来看,由于民用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对于成本较为敏感,大丝束碳纤维是实现低成本的重要技术路径,项目落成后将对公司拓展下游需求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业绩稳定增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未来将形成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的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一直到复合材料零件、部件和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现有的产销规模基础上,三年内实现产能和销售的较大增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先地位,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在军品业务维持高速增长,民用产品大力切入新兴市场的带动下,未来公司业绩稳定增长高度可期。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前景,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6.49和8.6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0.79%、22.53%和32.76%,相应19年至21年eps分别为1.02、1.25、1.6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5、37、28倍,维持买入评级。